(资料图片)
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世居着拉祜族、汉族、佤族、哈尼族、傣族等9个民族,各民族服饰有着自身的特点和不同的意义,但都有着共同之处,就是对“美”的追求没有止步不前,这也见证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民族团结进步成果。
为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添普洱民族文化色彩。近日,普洱市民族宗教委民族文化调研组到澜沧县采访收集民族服饰图案图腾及内涵蕴意情况。
在东回镇班利村非物质文化传承馆,展厅中陈列的传统民族服饰,其图案“狗牙”“箭柄”“三条”等图案纹路有着迁徙民族的依稀记忆;因地理位置、气候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现班利村的民族服饰,与传统服饰款式不同,但不变的是民族元素仍镶嵌在服饰中。
现年76岁的姚娜体是班利村的民间手工艺人,见调研组来,老人边抬板凳边欢迎,并通过村干部张扎耶的翻译,介绍民族包包上的图案意义。
姚娜体说,从15岁开始随母亲学制作民族服饰和民族包包,白天下地干活,晚上点松明或煤油灯学缝制,这是她学传统民族服饰制作时最深刻的记忆。现如今,周边的人都会缝制民族服饰,同时也给她们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
文化随市场而进步发展。澜沧兰花花民族服饰有限公司是澜沧县一家民营企业,其负责人李晓花为创新发展民族服饰,曾多次深入村寨向民族民间艺人了解传统民族服饰文化,并在保留传统民族服饰文化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民族服饰文化传承发展及宣传起着重要的作用。2017年,李晓花设计制作的拉祜族服饰荣获七彩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七彩云裳”民族服饰决赛银奖;2022年,在“丝路云裳·七彩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上荣获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优秀企业奖。
勐朗镇罗八村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阿九家里,母女两人正在缝制哈尼族服饰图案。见调研组到来,她拿出了几套哈尼族服饰,并对应图案,逐一介绍:“回”字图案是走路的寓意,“方格中间带十字”是狗守家的寓意……保留传统民族服饰元素的同时,将服饰款式融入时尚,由此可见各民族对“美”的追求,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进步。
民族服饰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组成的重要部分之一,传承好民族服饰文化,展示绚丽的中华民族优秀符号文化。为了更好地挖掘、整理、传承这些图案,普洱市民族研究所拟编辑出版《普洱世居民族服饰图案图腾研究》一书,以反映普洱地区部分民族民间服饰图案面貌,展现普洱民族文化丰富的民族性、人民性和艺术性。
云南网记者 胡梅君 通讯员李晓维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