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彩服作用是尽量降低穿着者与周围背景在特征上的对比度。
(相关资料图)
设计首先要采集作战地区的大面积自然和地理环境背景,
再从这些背景的数字图像中获得各种斑点的综合指标数据,
这些数据就是绘制迷彩的基础数据。
设计人员应用设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设计出迷彩的图案、色彩、亮度和纹理,
随后其在色彩范围、模式适用性和战术适应性等方面进行测试,
根据确定的开发目的进行迷彩图案选型与决策。
上世纪七十年代,日本推出1型迷彩。
其设计思路是基于冷战时期的国防政策,日本担心苏联入侵并占领日本。
他们认为,北海道是日本最接近苏联东海岸的地方,
相信苏联的入侵很可能发生在最北端的北海道岛上。
北海道中部地区多山,周围环绕着沿海平原,
似乎是两栖登陆最有可能的地方,也是进行防御的最佳地点。
日本目的是像二战期间那样加固山脉和火山高原抵御苏联人,
直到美国的支持能够缓解他们的压力。
1型迷彩的颜色和图案的选择是为了与北部地区的植被相匹配,
但在热带和潮湿的中部和南部地区(如本州)却非常显眼。
这种模式被90年代末所取代。
对于大多数日本人来说,这种模式常常被看作是一种极具讽刺意味的高度无效的模式。
上5图: 日本自然和地理环境背景(部分)。
上9 图:在各种自然和地理环境背景下,1型迷彩的目视伪装效果。
1991年,日本在德斑迷彩的基础上设计出“点状迷彩”(Jeitai dots pattern)。
初期的Jeitai II型迷彩最大的特点是土黄色块偏多,
2007年在II型迷彩服的基础上修改推出III型迷彩服。
自卫队现役的III型是在卡其色背景上分布着黑色、棕色、草绿色,
红外线反射率与日本的植被吻合。
上11 图:在各种自然和地理环境背景下,Jeitai dots pattern的目视伪装效果。
日本植被以%的森林覆盖率位居世界第一,
北海道东部和北部、本州岛高海拔地区属于针叶林带;
北海道西部和南部、本州中北部属于落叶阔叶林带;
本州西部和东南部、四国、九州属于常绿阔叶林带。
在这些自然和地理环境背景下,可适用的迷彩模式比较多(仅指目视伪装效果)。
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