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再常见不过了。但你见过1600多年前的玻璃制品吗?古代玻璃和现代玻璃“长相”一样吗?据说古代玻璃制品曾比黄金还贵?南京市博物馆就收藏有一只东晋时期的玻璃碗,即使穿越千年也依然晶莹剔透。戳视频,带你探秘一只古代“进口玻璃碗”如何跨越万里,穿越千年。
乍一看
这是一只再普通不过的碗
(相关资料图)
和现代家用玻璃碗
不能说毫无关系,只能说一模一样
名字也“平平无奇”,就叫玻璃碗
但在1600多年前
它却是东晋贵族才用得起的“时尚奢侈品”
这只仿佛穿越而来的玻璃碗
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
1998年出土于南京仙鹤观M6
墓主人是东晋名臣高崧的父母高悝夫妇
一件玻璃制品为啥这么稀奇
还能作为珍贵的陪葬品
与主人一起在地下沉睡千年?
事实上,这是一只来自萨珊波斯的“进口货”
在当时,其价值堪比黄金
难道中国古代没有量产的“国产玻璃”吗
其实不然
中国古代的玻璃制造工艺始于西周时期
历经两千余年,至清代发展到顶峰
古人有多爱玻璃制品
看看他们为其取了多少别致的名字吧
战国《尚书·禹贡》称玻璃为“璆琳”(本意为美玉)
我们耳熟能详的“琉璃”一词,古称“陆离”
也是玻璃的美称
还有“药玉”、“水精”、“罐子玉”等等
不过,中国古代产出的大多是铅钡玻璃
绚丽多彩,但透明度不高
那时的西方则盛产钠钙玻璃
澄澈得像冰像水晶
让中国古人直呼
“凝霜不足方其洁,澄水不能喻其清”
眼前的这只玻璃碗通体透明
器身刻有四周磨光的竖长椭圆形花纹
是典型的萨珊玻璃风格
看着它
我们仿佛能看见萨珊波斯成群的商队
或走陆上丝绸之路,翻越崇山峻岭
或走海上丝绸之路,劈波斩浪而来
1600多年过去
这只经历过破碎、重组的玻璃碗
仍然晶莹剔透
它既是南京六朝时期中外贸易的见证者
也是古代文明的生动呈现
透过这只玻璃碗
千年时光似乎转瞬即逝
指导单位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江苏省文物局
总策划高坡
策划潘青松 田梅
统筹王宏伟 朱威
文案徐玲
拍摄曹阳 周天琦 邓宇轩
配音董双
剪辑陶蓉
美编葛逸潭
翻译刘浏
合作单位
南京市博物馆
六朝博物馆
海外传播
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江苏Now国际传播中心
新华报业传媒集团
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出品
编辑: 王茹雅